一位新手妈妈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会选择向老一辈的人去请教育儿方法,可现如今时代早已发生变化,并不是所有的“经验”都是对的,那么老一辈错误的育儿方法有哪些?
1、给新生宝宝喂黄连水或黄芩水
民间传统育儿经验,给新生宝宝喂黄连水可以预防新生儿黄疸。也有的老辈人会用筷子沾一点黄连水喂给新生儿,寓意“先苦后甜”。
你落伍了:黄连对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是没有作用的。新生儿黄疸是因为体内缺氧导致红血球的缺失造成的,与体内溶血和肝功能有关,很多新生儿都会有,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如果在正常范围内是没有关系的,也不用特别改善。黄连偏凉性,而且任何药物都含有毒性,吃多了当然会对身体造成损害。新生儿肠胃发育不完全,用药的剂量也要掌握得十分准确,切忌不寻医问药擅自给宝宝吃药,这样只会害了宝宝。
吐槽:给新生儿喂黄连水没有任何必要,也没有任何益处,“预防新生儿黄疸”就像“先苦后甜”一样,纯属胡扯。黄连、黄芩没被人体吸收的话还可能危害宝宝的肠道,被吸收的话也会危害到宝宝肝脏肾脏,没出事是运气好,再说仅仅是“没出事”有什么可自豪的?
2、给新生婴儿喂蜂蜜水
有些老人会建议新手妈妈开奶前给宝宝喂些蜂蜜水,防止奶水分泌不及时饿着宝宝;还有的偏方建议如果宝宝便秘的话可以适当加点糖,喝蜂蜜水最好,因为蜂蜜润肠通便而且营养丰富,是改善便秘的首选!
你落伍了:出生后若不能及时哺乳,或腹泻、吐奶较为严重时,喂些糖水或糖盐水是可取的,但喂蜂蜜水就是拿宝宝的生命冒险。美国科学家认为,世界各地的土壤和灰尘中,都有一种被称为“肉毒杆菌”的细菌,而蜜蜂常常把带菌的花粉和蜜带回蜂箱,使蜂蜜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极微量的肉毒杆菌毒素进入婴儿未发育完善的肠道后,会使免疫力低下的新生宝宝中毒,其症状与破伤风相似。一旦中毒,病死率较高。带宝宝长大后,肠道发育像成人一样完善,肉毒杆菌芽孢引起中毒的可能性降低。世界卫生组织亦建议不要给1岁以内的宝宝喂蜂蜜。
吐槽:蜂蜜虽好却不适合1岁内的小宝宝食用。虽然妈妈想要给宝宝提供一切世上一切最好的东西,但是在“给”之前还是要好好咨询专家意见,特别是食物,可不能什么大补的“好东西”都塞给宝宝啊!
3、给新生婴儿喂凉茶
广东地区给新生宝宝喂凉茶的情况十分常见。老人们在宝宝出生前就已经交代好宝妈:孩子一出生马上就得给他喝凉茶,而且满月前都得喝,免得以后上火!凉茶有益,对宝宝成长也有好处!
你落伍了:香港大学做了一个为期10年的调查发现,婴儿喝凉茶会导致黄疸偏高,易得胆红素脑病,导致脑运动发育不好。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新生儿不宜服用凉茶。因为中药大黄味苦、性寒、有导泻的功效,而且还含蒽醌衍生物,服后在肠内逐渐分解产生蒽酮及蒽酮甙刺激大肠,促进大肠蠕动过度而导致腹泻。新生儿出生时胃肠内不含食物,故腹泻会伤及新生儿的胃肠粘膜。
吐槽:凉茶对成年人是否有益尚且存疑,喂宝宝真是手贱。凉茶中复杂的中药成分很难让人相信它对宝宝是无害的。再说,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凉茶对宝宝有啥益处,或者能解决啥问题,你吃它作甚?
4、给4个月以内的宝宝喂米粥、米汤、米糕等
有一些家长,总觉得米饭的营养价值高,宝宝不到4个月就给喂米糊,有的甚至才1个月大就开始喂米汤了!
你落伍了:米汤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一般100ml米汤中含有10克左右的糖,如果用米汤喂养新生儿,仅满足了新生儿能量的需要,而其他方面的营养如蛋白质、脂肪供给不足,这将影响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最终导致营养不良等疾病。
4个月内的婴儿,消化道淀粉酶分泌少,过早喂米糊,会导致吸收不好,出现腹泻、便秘、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早期喂吃米糊是否促进淀粉酶的分泌?还没有结论,最好还是要等孩子4个月以后喂吃米糊等淀粉类食物,慢慢加量。
吐槽:这分明是挑战哺乳动物的底限。小婴儿几乎不能消化淀粉(米粥、米汤、米糕的主要成分),不但吃了也白吃,还会干扰其他奶类的摄入和吸收。这种做法真是手贱贱,心空空啊。
5、烹制辅食放盐
宝宝可以添加辅食了,家长在烹制辅食时喜欢按自己的口味放些调味品,要不然没味道的食物谁爱吃?老人家也说,不吃盐会让宝宝没力气,导致说话晚。言之凿凿,该不该信呢?
你落伍了:中国营养学会对6个月以内的婴儿钠的推荐量是200毫克,完全换算成食盐才0.5克,而食物中其他成分也含有一定量的钠。家长对6个月内的宝宝辅食没必要添加食盐,以清淡饮食为主,让宝宝从小就开始低盐饮食。6个月以后,可以考虑适当添加一些,但父母也不要自己先尝食,如果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饭菜的咸淡,又会步入误区,只要每天给宝宝1-2次添加盐的辅食即可。
到宝宝1岁左右开始可以添加一点盐和其它调味品,因为那时宝宝也开始注重口味了,身体也有代谢额外盐分的能力了。妈妈应该通过提高厨艺来让辅食更可口,而不是添加调料。
吐槽:不吃盐会让宝宝没力气,这纯属胡说八道。盐对宝宝并无益处,还破坏其正常味觉,易养成日后高盐饮食的不良习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议,烹制婴儿辅食时不要加盐,不加调味品,少放糖。但烹制辅食时应使用植物油,每天大约5-10克。
6、宝宝感冒发烧时喂粥
宝宝半岁以后,容易感冒发烧。一些地方的传统育儿观念认为宝宝,宝宝生病要戒口,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70%-80%的家长只给宝宝吃一点点白粥。大鱼大肉还是病好了再吃吧!
你落伍了:发热时,人体消耗比较多,身体处在高代谢状态,如果不补充足够的营养和热量,抵抗疾病的能力减弱,病更不容易好。建议家长喂一些营养价值高、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母乳、配方奶、营养粥、水果汁等。
婴儿出现腹泻,如果是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病毒性肠炎,乳类、奶汁要适当限制,可以给一些豆制品、米粉类食物给孩子吃;如果是长时间腹泻,找不到原因,一般性改善无效,但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往往是生理性腹泻,绝大多数发生在母乳喂养的孩子,可以添加一些辅食,如米粉、菜汤、菜泥、蛋羹等,症状会逐渐得到改善。
吐槽:宝宝生病本来身体就处于较弱的状态,这时候还不给宝宝补充营养,用这么清淡的饮食对付,宝宝怎么能打败病菌侵袭呢?
7、大人用嘴嚼碎食物后哺喂给宝宝
有些小宝宝牙齿还没长出来,吃不了一些过硬的食物,家长们一时兴起想给宝宝尝尝鲜,就把食物嚼碎后哺喂给宝宝。也有些宝宝添加辅食时不接受食物,老人心想:不吃怎么行呢?不吃就长不了哇!于是把食物嚼得碎碎的,“填鸭式”喂给孩子,或者把食物放到手上,再用手指一点一点地抿到宝宝嘴里。他们认为,这样不仅能让宝宝吃饱饱,还可帮助宝宝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你落伍了:人的口腔和手上细菌很多,一毫升普通口水,有细菌1万到5万个,一只没有洗过的手,有细菌4万到40万个。如果口对口或用手指抿着食物喂宝宝,宝宝极易发病,这是因为宝宝体内抵抗疾病的免疾系统发育不成熟,抗病能力弱,细菌一旦进入宝宝体内,很可能发病。
特别是一些患有传染病的成年人,如果用口嚼食物喂宝宝,发病可能性更大。即便是健康人,如果长期这样喂,宝宝唾液的分泌将受到抑制,消化功能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千万不可用口嚼食物和用手指抿着食物喂宝宝。
吐槽:嚼碎食物后喂宝宝是常见的喂食方式,小编小时候也被这样喂食过。其实宝宝会根据自身需求进食,怕宝宝消化不了或者想让宝宝吃多些完全是瞎操心。
8、和其他宝宝比拼体重
无论老少妈咪们聚在一起就喜欢唠嗑,说道自家宝宝更是眉飞色舞停不了口。聊得兴起,互相询问:“你家宝贝多重啦?哟,才这么点儿,该多吃点啦,瞧把孩子瘦的,看我家宝宝长得多好,白白胖胖的!”胖宝宝的妈咪长辈特别有优越感,瞧自己多会养娃!
你落伍了:宝宝在发育上也是有差别的,有的宝宝胖,有的宝宝因遗传因素而较瘦。但是,只要宝宝精神好,吃奶正常,体重稍轻点也无妨。另外,宝宝过胖是祸非福,过胖的宝宝,由于身体不灵活,学翻身、抓对得起时都比较吃力,常常会使动作发育落后于正常宝宝。学步时,由于双脚负担过重,容易引起脚步弓消失,形成扁平足或弯腿。
宝宝过于肥胖,多余的胆因醇堆积在血管壁上,还会为成年后患粥杰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埋下祸根。近年来车外有研究表明,1岁以前婴儿过胖,脂肪细胞数量发育过多,成年后患心血管、肥胖等病的机会要大大高于1岁前体重适中的婴儿。另外,过胖的婴儿一般身体也较“虚”,稍一着凉,就爱发烧感冒,得哮喘病菌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吐槽:宝宝生长发育绝不是越胖越好,只要体重保持正常的增长速度即可。与邻家的孩子比谁体重大,谁先出牙,谁先吃饭(断奶早)…都是没有必要的,只会催生“过度喂养”。养孩子也要攀比吗?
9、捆绑婴儿
婴儿出生后,有的父母见宝宝的手脚都是弯曲的,担心得不得了:宝宝以后肢体畸形怎么办?成了O型腿X型腿怎么办?于是整天整天地用布单将婴儿手足和躯干紧紧地包着,并在外面用带子捆住。这样宝宝就能长得像小树苗一样挺拔啦!
你落伍了:捆绑婴儿不仅限制了婴儿四肢的活动,影响婴儿的呼吸和血液循环,还容易发生髋关节脱臼。一旦发生脱臼,危害则更大,如系单侧,则患肢乏力,跛行:如系双侧,走路时就像鸭子一样,左摇右晃。若冶疗不及时,还会在成人以后发生髋关节退行性病变而残废,影响一生的工作、生活。所以,不应长时间的将婴儿牢牢捆绑。
另外,捆绑还限制了宝宝的活动能力,让宝宝感到行动受限,十分不舒服。宝宝不舒服就会用行动表现出来,就是大哭。宝宝有个不愉快的心情,生长发育自然会较为缓慢。而且,如果捆绑不当的话容易阻碍宝宝的血液循环,之前也有报导称宝宝肢体被绑死导致手臂坏死的新闻。
吐槽:为什么要把好好的宝宝给绑起来呢?宝宝刚出生,骨骼柔软肢体还未定型,实在不用担心日后肢体会出现什么长得不好看的毛病。真心不明白,那不是限制孩子的脚活动能力吗?家长试想下,要是把你的腿绑起来你会舒服吗?
10、摇晃婴儿
不少家长为了使啼哭的婴儿安静下来,或者为了给婴儿催眠,往往喜欢把孩子抱在怀里或放在摇篮里摇晃不停;有的家长甚至把婴儿高高抛起逗乐,听着宝宝开心的大笑声,爸爸妈妈也感到了亲子交流的乐趣,多温馨!
你落伍了:其实,这样摇晃婴儿,无意中会伤害宝宝的大脑。婴儿年龄越小,越容易受到震颤的损伤。这是因为,婴儿头部的体积和重量,占全身的比例远比成人大得多。婴儿头长占身高的20%(成人约为10%),加之婴儿头颈部肌肉嫩,对头部支撑力很弱,难以承受较大幅度摇晃和高抛的震动。
如果不停地摇晃婴儿,就容易使婴儿的脑髓与较硬的脑壳相撞,以致引起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如大脑毛细血管撕裂,视网膜毛细血管充血、脑震荡等。因此,大人不要摇晃婴儿。即使玩耍时摇婴儿,也可能引起伤害。把婴儿抛向空中或抓住婴儿双手或双脚使之摇荡,都要禁止。等宝宝长大的时候,这种危险就小了。
吐槽:和宝宝玩耍也要注意有度,这些“惊险刺激”的游戏还是少玩的好!
请填写留言或根据意向选择下列快捷留言
负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与负责。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友情提醒:为规避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咨询,多考察,降低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