疙瘩汤是种地道的北方民间小吃(在有些地方,也有把这种吃法叫做“拨鱼儿)。传说,当年吕洞宾一连考了二十三年进士,都名落孙山。他心灰意冷,从此沉迷酒色,浪迹江湖。家中只剩下老母亲,一晃数月也不见儿子回来,吕母盼儿心切,就从老家唐京兆府(今陕西省长安县)出发,一路东寻,走到山东境内的小渔村蓬莱时,盘缠花光实在走不动了,吕母就在海边一个渔民废弃的茅草屋里住了下来。渔民们得知了吕母的遭遇后,都很同情她,就施舍了她几碗白面以备充饥。这天,吕母继续出去寻找儿子。突然,发现一个人由于饥饿而晕倒在路边,吕母过去仔细一瞧,这不正是自己日思夜盼的儿子么?她搀扶着吕洞宾回到茅草屋里,想赶紧给几天没吃饭的儿子做一碗他最爱吃的手擀面。打开面袋子一看,由于海边潮湿,加上前几天遭遇的大风浪,面经海水一打已经结了疙瘩。但这是家中唯一可以吃的东西了,吕母灵机一动,她把面疙瘩放在锅里煮,又配置了些调料,不一会儿,一碗热腾腾的疙瘩汤就做好了。吕母颤抖的拿小勺子一口口的喂他饿昏过去的儿子,慢慢的,吕洞宾从昏迷中睁开了眼睛,看到年迈的老母亲,再品一品母亲做的疙瘩汤。面疙瘩经海水打过竟然格外鲜美,这是他尝过的最好吃的东西。吕洞宾羞愧难当,自此以后刻苦用功,终于在五十岁的时候考取了进士,成为县令,造福一方,并悟道成仙。吕洞宾念念不忘老母亲做的那一碗疙瘩汤,于是按照回忆让家人制作,后来又不断改进配方。从此疙瘩汤在山东地区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