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解蒙特梭利的朋友经常会问:蒙氏教育强调给孩子自由,可我们到底该给多少呢?甚至很多人对蒙氏教育存在误解。最近在通读蒙特梭利,一边读,一边随手记下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毫无疑问,蒙特梭利教育思想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要给予孩子自由。那么蒙特梭利提倡的这种给予孩子自由究竟是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只是在旁边看着孩子,让他自己做他想做的事情呢?
我们先来看看蒙特梭利《发现孩子》这本书里的几段话。“在蒙特梭利教学法中,活动的主要部分由孩子主导……”后面还有一些关于孩子主导活动的描述,这里不一一抄录。我想,这里有两个很重要的关键词“主要部分”和“主导”值得提醒大家注意,这两个词不需要做过多的解释,因为,蒙特梭利在接下来的一段话里继续给予了阐述:“很多老师问我,光是用温和及鼓励的方式把教具呈现给孩子就已经足够了吗?“我的回答是:“当然不够。”在孩子的自我学习过程中,教具的操作方法是重要的一环。老师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示范教具的操作,因为孩子对他身边的一些东西常常不太在意,即便注意到了,大概也猜不到这些东西的用法。所以老师得随时准备做示范……”并且紧接着还例举了一个东方人看到西式餐具时可能有的反应的例子作为旁证来进一步说明她的这个观点。
从这些话里可以看出,蒙特梭利提倡的“给孩子自由”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对他的行为放任自流。这其中仍然有施教、引导或者“灌输”的成分在里面。所以,老师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想孩子示范教具的操作。在后面的一段话里,蒙特梭利说得更加明确了:“少数老师对于上述原则似乎只是一知半解,他们的做法是把教具发下去给孩子,然后老师就默默地退到一旁,不管发生什么事。这种教学方法只会造成一种结果:整个教室闹翻天。我们所谓的不干预孩子的学习、尊重孩子的活动,必须在孩子本质上的发展臻于成熟之后,才得以实行。”
这段话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孩子能够自己沉浸于某些事物之中,去自我发现其实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他具备这种本领之前,他是需要我们引导,需要我们给予刺激(比如蒙特梭利提到的演示教具的用法其实就是一种刺激,或者说是一种“灌输”的方式)的。
这个说法如果用我经常提到的关于建筑材料和构建大厦的比喻来解释,实际上就是一个给孩子提供建筑材料的过程。如果没有经历这个阶段,孩子就不可能获得足够多的建筑材料,他也不可能凭空建造出撼动人心的美丽大厦的。我认为,孩子这种“本质上的发展臻于成熟”应该在6岁前,给予他们的各种刺激,包括帮助他建立各种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逻辑或者因果关系等等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我们给孩子施教的时候,完全没有必要因此惴惴不安:天啊,我是不是给予孩子太多了?我是不是应该给他足够的自由?我们需要注意的只是给予他这一切的方式,而不是担忧给予他这一切是否必要。
蒙特梭利认为,干预有时候是必须的。因此,他在《发现孩子》这本书里举了一个很典型的事例:“当我经过一个孩子身边,他(指老师)正小声地在另一个孩子耳朵旁说悄悄话,我问他:“请问,你在干嘛呢?”“我小声地讲,才不会打扰到他啊!”这位老师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他不敢干扰孩子的失控,却又不试着去建立秩序,好让孩子的个别工作可以顺利进行。”我们可以将这个“干扰”理解为引导,我比较喜欢“引导”这个词,因为它更人性化,更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说明问题。
所有这些都说明,蒙特梭利并不反对引导甚至也不反对早期的“灌输”,如此,那些崇拜蒙氏教育的父母就不需要有那么多的疑虑,完全可以放开手脚给孩子自由,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给与他一些干扰,给孩子提供更多发现与探索的机会。
请填写留言或根据意向选择下列快捷留言
负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与负责。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友情提醒:为规避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咨询,多考察,降低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