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都讲“是药三分毒”,须知处方药之所以要医生、药师把关,正是因为其功能主治、适应症以及不良反应并非普通人能简单掌握,特别是慢病用药,并不因为其“日常服用”,就可以想当然地觉得安全性有了保障:一方面有的药品本身就有副作用,如调脂常用的他汀类药品可能溶肌、损伤肾功能,要在顾客购买时提醒其密切留意各种不良反应端倪;另一方面慢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他们往往身患多种疾病并同时服用多种药品,如果不加指导很容易出现药品的协同(增效)、相加(增加)、拮抗(减效)等作用,可能导致改善降低或毒性增加,还可能发生一些异常反应,加重病情。此外,一些药品常常有新近医学研究成果发表,如加替沙星因副作用大而撤市等……所有这些,无不警示着药品零售从业人员:药品销售绝不等同于普通日用品,特别是处方药一定要慎重对待。
实际上按报道中所述,全国各地的食药监局已充分考虑到药店经营处方药的不易,针对慢病用药采取了灵活的措施,不要求每单都要出示处方,而代之以建档。但对此便民之举,普通百姓有所不理解还在情理之中,如果业内同仁也视之为畏途就实在不应该了。笔者认为,最佳的解决办法不是推说老百姓嫌麻烦而指望监管部门“放口子”,而应该通过监管部门、行业组织共同行动,动员媒体参与、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说明处方药不能随便销售的原因、培养顾客接受药学服务的意识。相信顾客在全面了解处方药须由医生开方、药师调剂的必要性后,一定会欣然接受的。
至于当前药店业普遍感到“日子难过”,其实只不过是面对监管加强、管理精细化时的不适应,实际可做的功夫还有很多。就拿当下最火爆的慢病管理来说,不要以为门口摆个血压仪、再拿两个血糖仪免费测试就算提供了服务;设个用药档案就叫顾客管理;建个顾客微信群、时不时发点脑补的养生鸡汤就算用药指导……走出国门,看看欧美国家的慢病管理是怎么把保险、营养、医疗、康复有机整合起来的吧,看看别人是怎么突出执业药师在慢病管理中的核心作用的吧。
总之,因此管理者不能再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固守旧有经营模式,而要在新医药环境下、在供给侧全面改革的时代潮中努力创新,把严格执行监管政策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有机结合,把向顾客提供优质药学服务、横向拓展盈利渠道当成转变企业发展模式的契机,这才是新形势下药店业发展的良好道路。
请填写留言或根据意向选择下列快捷留言
负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与负责。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友情提醒:为规避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咨询,多考察,降低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