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化工原料店、保养品原料专卖店。网络等等,蓬勃地做起小量分装原料生意时,消费者按照美容书上写的,美容专家说的操作步骤,动手制作一瓶自用保养品,已变得跟小学生买材料做果冻般的方便、简单。
偶尔会有人打电话来化妆品OEM工厂问我:哪里可以小量购买到某一种化妆品原料?因为他想自己做产品来卖。甚至有妇产科医生、中医医生打电话来问我,怎么调制保养品?因为他们手上有极有效的配方,想在诊所里调配成保养品供自己的病患使用。熟识我的人或熟悉我产品的人都知道,我从不教人DIY保养品。
DIY不好吗?崇尚天然、真材实料、经济实惠,有什么不对之处吗?为什么要反对这一股保养品DIY的时尚热潮呢?说反对太激进,只是我在诸多环节上不表示赞同。
DIY潜在的问题
我不赞同的理由洋洋洒洒。最主要的缘由是多数人无法辨识成分的纯度、等级、提取纯化的保证、货源、原料生产日期以及是否在店家分装时已被污染。
此外,不能把自己当作试验的白老鼠。因为一旦过敏,恐怕你就会终身成为皮肤科的病号。将一堆自己也不太了解的东西混合在一起,连医生都无法为你诊断出过敏因素。
还有,没有科学的方法,你能判断自己调制的保养品活性有多少?微生物含量有多少?防腐剂量是否合适安全、是否会引起过敏?更不用说无高剪切均质机均质过的DIY乳霜,粒径过大,是无法被皮肤顺利吸收利用的。你用竹筷与汤匙搅拌出来的乳霜,无法等同于商业化制造出售的乳霜。
自己泡的“高浓度原液”,也许压根儿无法被皮肤吸收利用。DIY方式,出发点是为了省钱,但是随着流行盲目跟风,就会忘记缜密、谨慎、专业的概念。
此外,我最不赞同的是制作材料的取得已失去了DIY天然素材的原味。就地取天然素材DIY,才是DIY的原概念。当你去化工原料店买原料时,其实已经违反DIY原来的美意。我最担心的是——DIY的风险,将在使用更多种类的非自然取源的原料中继续累积。
不久前我跟一位资深的美容专家聊起DIY保养品的话题。他告诉我有个全脸长满硬硬的红疹的患者去他那里求诊,询问之下,才发现这位患者自认为DIY保养最安全,并坚持身体力行使用而造成了肤质变异现象。医生很无奈地告诉病患,不要再继续使用了。医生们苦中作乐的闲聊,认为DIY的流行也好,创造了不少上门求救的病患,让皮肤科有更多生意可做。
我相信更多DIY保养品的使用者,没有因为使用自己动手做的产品而过敏,会过敏出问题的仅是少数个案。我也相信推动DIY保养品的专家们,确实花了很多时间,研究自己开发的DIY处方的护肤实效。但我仍质疑,部分DIY专家并不是DIY产品的使用者,因为开发处方是可以写书、写专栏、做节目,甚至用之做生意的。
回归真天然,了解真需求
尝试DIY保养品的人,一定有个理由充分的原始动机。
·为了省钱?不愿意当被化妆品公司诈财的肥羊。
·崇尚天然、无添加。
·可以量身订做自己肌肤需要的保养品。
·认为加了什么、加了多少,都清楚明了,安心、安全。
·超敏感肌肤,找不到适合的品牌使用,只好DIY自我救济。
· 新鲜好玩。
DIY保养品有些必然风险,分别是“肌肤安全无人把关”风险、“皮肤出问题索赔无门”风险、“无售后服务”风险、“无原料品质保证”风险、“产品无保养价值”风险、“DIY成品变质变味、无法退货”风险、“不保证有用好用能用适用”风险。所有的风险,DIY者必须一概承受。
前面提到DIY的风险指数节节升高,原因在于原料比重越来越偏向商业来源的化工原料店。这些来自工业批量生产的原料,即使是芦荟萃取液、薰衣草花水、甘草萃取液都已经含有相当的防腐剂了,跟DIY一族的“安全安心”的理念是必然有冲突的。
此外,了解肌肤真正所需是非常重要的。目前,DIY族中,25岁以下的女性占极高的比例,而其实这个年龄层需要的,只是保湿。高效保湿的真谛,与擦高浓度的透明质酸(玻尿酸)并不等同。高年龄群体,难从DIY里找到肌肤的春天。
低年龄群体,肌肤什么都不缺,各种功能的DIY保养品,其实并无很大的差别。
DIY的商机,不会因为我个人的担忧而受到影响。DIY的嗜好者,几乎全是从高中、大学开始,必然经过两三年的新鲜、好奇、尝试、失望之后,才会收手不玩。
我知道,表达上述种种不赞同是会得罪很多人的,甚至更因此要失去部分依附DIY赚钱的朋友。但是,若能因为这篇文章引发DIY一族的反思,让大家用更理智的角度去看DIY的价值,成为少数人臭骂的箭靶也不足畏惧。
文章转自化妆品生产加工厂:http://www.mengt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