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嗨,欢迎访问项目网
搜索

首页 > 企业新闻 > 闻香识茶 佳茗似佳人

闻香识茶 佳茗似佳人
2007-09-07 00:00 来源:项目加盟网 浏览量:116

山国饮艺

投资金额:30-50万

企业名称:厦门山国饮艺茶业有限公司

北京是清朝的政治中心,茶馆集中、品级俱全。许多皇亲王室、官僚贵族、八旗子弟成天泡在茶馆里,清代北京的茶馆史是清朝历史的缩影。北洋军阀、民国时代,北京茶馆是政客官僚出入的地方。
茶馆大多供应香片花茶、红茶和绿茶。茶具大多是古朴的盖碗、茶杯。茶馆为茶客准备了象棋、谜语等,供茶客消遣娱乐。规模较大的茶馆建有戏台,下午和晚上有京剧、评书、大鼓等曲艺演出。许多演员最初是从茶馆里唱出名气来的。清朝末年,北京的“书茶馆”达60多家。
北京的茶馆曾经衰落过一段时期,由于茶文化的再次兴起,现在北京的茶艺馆发展到170多家,大体上分为三种。一种是传统茶馆,例如老舍茶馆、湖广会馆茶楼、天桥乐茶园等。茶馆摆设八仙桌椅、盖碗花茶等,真正地体现了茶俗和民俗相结合,体现了北京的地方特色。
老舍茶馆最能体现北京的地方特色。文学家老舍的话剧《茶馆》反映了老北京茶馆几十年的兴衰史。现在的“老舍茶馆”雕梁画栋、花格木窗,墙壁上悬挂着名人字画,吊着华丽的宫灯,摆设具有晚清风格的桌椅,环境高雅,显示了传统京味茶馆的特色。
老舍茶馆的一侧走廊中还有雅座,中间堂口摆有36张红木八仙桌,正前方搭有小舞台。老舍茶馆的男服务员身穿长衫,女服务员身穿旗袍,在茶馆中提壶倒水,端茶送点,忙忙碌碌。老舍茶馆中有北京琴书、京韵大鼓、口技、民乐、快板等曲艺表演。那里的茶客有集体包场的,有独自光临的。茶客除了来自国内,每天还有很多外宾慕名前来体验北京茶馆的韵味。
第二种茶馆是现代风格的茶馆,例如五福茶艺馆,它以桌椅、小壶小碗轻发酵乌龙茶为主要特征。
五福茶艺馆以商务活动、培训为主要功能。例如五福茶艺馆在西坝河光熙门的分店,分为上下三层,装饰精美。一楼展示各种名茶和茶具。二楼是风格独特的包房,例如充满佛教气氛的禅茶室;铺着榻榻米的日式茶室;设有壁炉的欧式茶室;中西合璧的商务茶室;有宫灯高挂的中式传统茶室。三楼是散座,设有两间包房,用作朋友聚会、情侣谈心,环境幽静。
第三种是综合风格茶馆,例如明慧茶院、百草园茶艺馆、小小茶艺馆等。综合风格茶馆的装饰风格丰富多样。还有韩国茶道馆、日本茶道馆,颇具异域风情。
佳茗似佳人
从茶饮料的流行不难看出,茶在我国深爱人们的喜爱。苏东坡曾有一首把茶人化的诗: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自古才子佳人便是永恒的主题,佳人的再度风靡也定是必然的趋势。
茶文化自古便有,唐代文人们以茶会友,以茶传道,以茶兴艺。宋代茶饮活动尤为活跃,在以贡茶一路衍生出来的有“绣茶”、“斗茶”;文人自娱自乐的“分茶”。清代是我国茶馆的鼎盛时期。茶馆作为一种平民式的饮茶场所,如雨后春笋,发展很迅速,据记载,就北京有名的茶馆已达30多座,清末,上海更多,达到66家。在乡镇茶馆的发达也不亚于大城市,如江苏、浙江一带,有的全镇居民只有数千家,而茶馆可以达到百余家之多。
茶馆是中国茶文化中的一个很引人注目的内容,清代茶馆的经营和功能特色有以下几种:饮茶场所,点心饮食兼饮茶,听书场所。除了上面几种情况外,茶馆有时还兼赌博场所,尤其是江南集镇上,这种现象很多。再者,茶馆有时也充当“纠纷裁判场所”。“吃讲茶”,邻里乡间发生了各种纠纷后,双方常常邀上主持公道的长者或中间人,至茶馆去评理以求圆满解决。如调解不成,也会有碗盏横飞,大打出手的时候,茶馆也会因此而面目全非。
时至今日,不光是老字号老舍茶馆、三味书屋茶馆、吴裕泰茶社、天桥乐茶园等生意兴隆起来,一些新开的象五福茶馆、品茗茶艺馆也逐渐在兴起新的茶楼文化,五福茶馆的老板段云松兴奋的说他从1994年艰难创业到2001年的时候,短短7年北京就有400家茶馆,现在茶馆依然成为人们的投资热门。
茶香飘
英国人好饮红茶,80%的英国人每天饮茶,而且特别崇尚汤浓味醇的牛奶红茶和柠檬红茶。荷兰人不但自己饮茶,也喜欢以茶会友。凡上等家庭,都专门辟有一间茶室。法国最爱饮的是红茶、绿茶、花茶和沱茶。美国人饮茶属清饮与调饮两种,大多喜欢在茶内加入柠檬、糖及冰块等添加剂。还被演化为冷饮冰茶或者鸡尾酒而大受年青人喜爱。
看看国外茶流行的情况,真可以说是茶道肆行,但时下是走进茶店里,几十元一斤的茶业您也许都不好意思买了送人或者招待客人,几百元一斤的茶在一般百姓消费中又占很大的支出,心下总盼望着茶道也能在中国肆行起来。引用我国清代查为仁《莲坡诗话》一首诗: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如此生活中不能或缺的茶,何时京城才能如示成都一样茶香飘起来?
五福茶艺馆
五福茶艺馆阜成门店。沉沉的古木色与淡淡的轻紫色氤氲着一派祥和、华贵,却清秀不减、处处透着精致。循着窗下的红木桌椅一落座,从古朴又浑然的色泽里,从敦厚而圆润的纹理中,就仿佛触到历史的气息。
一道矮矮的石栏,平添了几分浑厚和大气。重重拱门依然深邃,一层一层望进去,神思也就深了又深,轻易就走进悠长的历史中。
中厅豁然做一列玻璃门的展台。有时是几块百年的老茶,还裹着发黄的纸包,仿佛伸手就掬得起一捧酽酽的樟香。有时是各个朝代的瓷器,薄烟散处、夺得千峰翠色的越窑青瓷里还隐约着喧嚣鼎盛的盛唐气象;冰清玉洁、精湛美丽的龙泉精品兀自流淌两宋的兴衰荣辱。一个展台宛然就是时光的轮回。
炉烟袅袅,旧家具带着往事斑斑剥落的痕迹,承载几多前朝旧事,朦胧而遥远。“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水声和乐声缠缠绕绕,烟香和茶香厮厮磨磨,心事和情事纠纠葛葛,怎堪、怎堪!
倚栏把盏,身后是潺潺的水声,恍如忽入江南的古镇,醉卧乌篷,听欸乃一声;但眼前分明红灯篱篱、轻纱漫漫。每一重门都是一个故事么?你不见那宫灯的红纱、椅上的轻幔,令人在这一片金碧辉煌中迷惑……
茶还是熟悉的铁观音,却没了往日功夫茶的繁琐,只简简单单一把陶壶、一只茶杯,带着点随意和慵懒,让自己随心所欲融化在茶香中。我偏爱那种不挂釉的陶器,带着一种本能的朴拙,总像是蒙着旧日的红尘,有种深沉的回味在里面。
喜欢喝茶,却又不甚精通,所以贪恋五福,其实是为了享受女主人亲自挑选的茶品。每年新茶时节,总见到女主人在审评室里亲自挑选、品鉴茶品,茶叶在水中只展示她的优雅和舒展。也许你品到的些微苦涩是她在生长中经过的雨露风霜,再品时便有了些圣洁的感觉,还有馆主的一份苦心和禅心。
闲时品茶静思、知己小酌自不可少,但最神往的却是以茶结缘的品茗会。
经过折戟沉沙,又何必秋场再点兵;听几回斜风细雨,大可以桃花流水醉此生。自在绵延卷帙,无意尘嚣纷纭;朝有流水落花,暮有石阶烛影。坐定五福,在凝重和浪漫的过渡中,享受一刹那的忘我。
我为什么对大觉寺情有独钟呢?这问题提得很自然;但又显得颇为突兀。我似乎能答复,又似乎还不能。
将近七十年前,当我在清华园读书的时候,北京的古寺名刹,我都是知道的,什么潭柘寺、戒台寺、碧云寺、卧佛寺等等,我都清楚,当时既无公共汽车,连自行车都极少见。我曾同一些伙伴"细雨骑驴登香山"。雨中山青水秀,除了密林深处间或有小鸟的啁啾声外,几乎是万籁俱寂。我决非像陆放翁那样的诗人,但是,此时此地心中却溢美了诗意。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可是,大觉寺这个古刹,我却是没有听说过的。它对我完全是陌生的。原因大概是,这一座千年古刹在当时已经凋零颓败,再没有参观旅游的价值,被人们弃若敝履了。
时间一下子跳过了五十年,我已届古稀之年,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人了,可是我偏一点老的感觉都没有,有时候还会忽发少狂。此时,大觉寺已经名传遐迩,那一棵有三百年树龄的"玉兰之王"就生长在大觉寺中,每年春天花发时总会吸引众多的游人前去观赏。
80年代初的一个春天,听说玉兰之王正在繁花怒放,我于是同大泓和二泓骑自行车,长驱三四十公里,到大觉寺去随喜。走在半路上,想停车休息一会儿,我的双腿已经麻木,几乎下不了车。幸亏了有两个孩子的扶掖,才勉强再登上了车,鼓起余勇,一鼓作气,终于达到了大觉寺。
人们,其中包括一些学者们,常说:第一个印象是最准确、最清晰,因而也就是最符合实际情况、最可靠的印象。我对大觉寺的第一个印象怎样呢?山门虽不新,但也没有给人以寥落颓败之感,想必是在过去五十年中修缮过一次,所以才有现在这个情况。这一天来的人多如过江之鲫,到处人声喧阗,古寺的沉寂完全被打破。好不容易挤进了寺门,只见殿阁庄严,花木葳蕤。丁香、藤萝已经开过,只剩下绿叶肥大。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几棵千年古松柏,树身如苍龙盘曲,尖顶直刺入蔚蓝的晴空,使人看了,精神立刻为之一振。我们先看了北玉兰院的几棵玉兰,花开得正茂密。最后转到南玉兰院,看那一棵玉兰之王。躯干极粗,但是主干已锯掉,只剩下旁枝,至少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是比起三百余年的主干,仍然如小巫见大巫。此时玉兰花正在怒放,花开得茂密压枝。与之相对的是一棵树龄比较小一点的紫玉兰。两棵树一白一紫,相映成趣。大地的无限活力仿佛都随着花朵喷涌出来。无论谁看了,都会感到生命力的无穷无尽;都会感到人间的可爱,人间净土就在眼前;都会油然产生凌云的壮志。我们也都兴会淋漓,又走上后山,看了水泉。然后出寺野餐,又骑上自行车,回到了燕园,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时间又一下子跳了将近二十年。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垂垂老矣。两年前,我忽然接到一份请柬,要我到大觉寺去为明慧茶院开院典礼上去剪彩。这使我有点惊愕:大觉寺怎么会同什么明慧茶院联系到一起呢?我准时去了,这是我第三次进大觉寺。此时此地,如果在江南正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季节,现在这里却只有杂花,而无群莺。寺内外已加修缮,特别是从南玉兰院一直到后面上面水泉楼一路几层院落,修饰得美轮美奂,金碧辉煌,雕梁画柱,熠熠闪光。简直是换了人间,大非昔比了。可惜丁香、玉兰已经开过花,只有那一架古藤萝仍然是繁花满枝,引得蜜蜂团团飞舞。
明慧茶院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生欧阳旭先生弃学从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下了海"。欧阳英年岐嶷,经营有方,过了没有多久,经营就有可观的规模。但他毕竟是文化人,发财不忘文化。在众多经营之余,在海淀创办了国林风书店,其规模之大,可与风入松书店并驾齐驱。其藏书之精,又与万圣、风入松鼎足而三,为首都文化中心海淀增一异彩。据欧阳旭亲口告诉我,几年前,他同几个伙伴秋游,到了傍晚,在西山乱山丛中迷了路。"黄昏到寺蝙蝠飞",他们碰巧走进了一座古寺,回不了城,就借住在那里。这就是大觉寺。夜里,他同管理寺庙的人剪烛夜话,偶然心血来潮,想在这座幽静僻远的古刹中创办点什么。三谈两谈,竟然谈妥,于是就出现了明慧茶院。难道这不就是佛家所说的因缘,俗语所说的机遇,哲学家所说的偶然性吗?
可是我心中有一个谜,至今仍处在解决与未解决之间。在宝刹大觉寺中可以兴办的事业是很多很多的,为什么欧阳旭独独钟情于茶呢?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茶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饮茶的历史至少已有一两千年,而且茶文化传遍了世界,在日本独为繁荣,形成了闻名世界的日本茶道,也是日本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欧洲,最著名的饮茶国家,喝的是红茶,在北非和中东,阿拉伯国家也喜欢饮茶,喝的是龙井,是绿茶。根据最近的世界饮料新动向,茶叶大有取代咖啡和可可之势,行将见中国的茶文化传遍世界,为人类造福,为中华添彩,发扬光大之日,就在眼前了。
谈到饮茶,必须有两个绝不可缺少的条件:一个是茶,一个是水。北方不产茶,至少是北京不能产茶,这是天意,谁也无力回天。至于水,北京是有的。但是山中有水,在北方实如凤毛麟角。有水斯有寺,有寺斯有名,这是北京独特规律。山泉与普通河水迥乎不同,它来自高山深处,毫无污染,而且还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入口甘甜,如饮醍醐。再加上名茶一泡,天造地设。相得益彰。大觉寺就以泉水著称,一千余年前的辽代之所以在这里建寺,主要就是这里有甘泉。不管天多么旱,泉水总是从寺后最高处潺流出,永不衰竭。这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条件。甘泉再佐以佳茗,则二美具矣。这个好像摆在眼前现成的想法,为什么别人就从未想到过,只有等到20世纪末来了一个年轻小伙子欧阳旭才想到了而且立即付诸实施建立了明慧茶院呢?这里面难道还有什么十分深奥难测的奥义吗?
不管怎样,明慧茶院建立起来了。开幕的那一天,虽然没有能看到玉兰开花,但是,到的名人颇为不少,学术界和艺术界的一些著名人物,如欧阳中石、范曾等等,都光临了。大家在云轩观赏禅茶表演。几个被派到南方专门学习禅茶表演的年轻的女孩子,在挂在门上的绣有一个大大的"禅"字的帷幕前,在一张精心布置的桌子上,认真表演茶艺,伴奏的是佛乐,庄严肃穆,乐声低沉而清越。唐明皇当年听到了仙乐,"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轻飘处处闻"。此时我们听到的是佛乐,乐声回荡在云轩前苍松翠柏之间,回荡到下面玉兰之王所住的明德轩小院中,回荡到上面山泉流出处的楼阁间,佛乐弥漫了整个大觉寺,仿佛这里就是人间净土,地上桃源。我因为坐在第一张桌子旁,得天独厚,得以喝到第一杯禅茶,味道确同平常的不同,其余的嘉宾也都听了佛乐,喝了名茶,大家颇有点留连忘返之意。
从此北京西山增添了一个景点。
而我心中则增添了一个亮点。
我有时候无缘无故地就想到大觉寺,神驰那里的苍松翠柏、玉兰、藤萝。第二年,正当玉兰花开花的时候,我急不可待地第四次到了大觉寺。那时许多棵玉兰都在奋勇怒放。那一棵玉兰之王开得更是邪乎,满树繁花,累累垂垂,把树干树枝完全盖满,只见白花,不见青枝,全树几千朵花仿佛开成了一朵硕大无朋的白色大花,照亮了明德轩小院,照亮了整个大觉寺,照亮了宇宙。逼得旁边那一棵有名的鼠李寄柏干瘪无光。连同玉兰之王对生的那一棵紫玉兰也失去了光彩。我失去了描绘的能力,思想和语言都一样,嘴里只能连声赞叹:奈何!奈何!
过了不过个把月,我又一次来到了大觉寺,这次同来的有侯仁之、汤一介、乐黛云、李玉洁等人,我们第一次在这里过夜。侯仁之和我两个老头儿,被欧阳旭安排在明德轩所谓"总统套房"中。既曰"总统",必然华贵。我是个上不得台盘的人。平生不想追求华贵。我曾在印度总统府里住过。在一间像篮球场那样大的房间里,一个卧榻端端正正摆在正中央。我躺在上面,四顾茫然,宛如孤舟大洋,海天渺茫,我一夜没有睡着。今天又要住总统套房,心里真有点嘀咕。此时玉兰已经绿叶满枝,不见花影,而对面的一棵太平花则正在疯狂怒放,照得满院生辉。晚饭后,我们几个人围坐在太平花下,上天下地,闲聊一番。寂静的古寺更加寂静,仿佛宇宙间只有我们几个人遗世而独立,身心愉快,毕生所无。走进总统套房,居然一夜酣睡,真如羲皇上人矣。
第二天,我照例四点起床,走出明德轩。此时晨曦未露,夜气犹存,微风不起,松涛无声。太平花似乎还没有睡醒,玉兰之王的绿叶也在凝定不动。古寺中一片寂静。只有屋脊上狂窜乱跳的小松鼠,跑来跑去,络绎不绝,令人感到宇宙还在活着,并未寂灭。我一个人独立中庭,享受了生平第一个恬谧甜蜜的早晨,让我永世难忘。
从此以后,我心中的那个亮点更加明亮了。我常常想到大觉寺,只要有机会,我就到大觉寺来。能够谈得来的一些朋友,我也想方设法请他们到大觉寺来品茗,最好是能住上一夜,领略一下这一座古寺的静夜幽趣。连从台湾不远千里而来的台湾大学图书馆馆长林光美女士,尽管是戎马倥偬,南北奔波,我也请她到大觉寺来住了一夜。她是品茗专家,是内行,她对大觉寺泉水和名茶的赞扬,其意义应该说是与众不同的,现在她已经回到了台北,我相信,她带回去的一定是对大觉寺美好的回忆。
至于我自己为什么这样向往大觉寺呢?这要同我目前的生活情况谈起。近几年来,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一片虚名,套在了我的头上,成了一圈光环,给我招惹来了剪不断理还乱的麻烦。这个会长,那个主编,这个顾问,那个理事,纷至沓来,究竟有多少这样的纸冠,我自己实在无法弄清,恐怕只有上帝知道了。我成了采访的对象,这个电台,那个电视台,这家报纸,那家杂志,又是采访录相,又是电话采访。一遇到什么庆典或什么纪念,我就成了药方中的甘草,万不能缺。还有无穷无尽的会议,个个都自称意义重大,非参加不行。每天下午,我就成了专家门诊的专家,客厅里招待一拨客人,另外一拨或多拨候诊者只好在别的屋里等候。采访者照相成了应有之义。做道具照相,我已习惯;但是,照相者几乎每次必高呼:"笑一笑!"试问我一肚乱絮般的思绪,我能笑得起来吗?即使勉强一笑,脸上成什么模样,我自己是连想都不敢想的。校系两级领导,关心我的健康,在我门上贴上了谢绝会客的通知。然而知书识字的来访者却熟视无睹,依然想方设法闯进门来。听说北京某大学某一位名人,大概遇到了同我一样的遭遇,自己在门上大书:某某死了!但是,死了也不行,他们仍然闯进门来,要向遗体告别。
十年浩劫期间,我忽发牛劲,以卵击石,要同北大那位"老佛爷"决斗,结果全军覆没,被抄家,被斗,被关进牛棚,好不容易捡回来了一条小命,却成了"不可接触者"。几年之内,我没接到一封来信,没有一个客人。走在校内,没有哪个人敢同我说上一句话。我自己知趣,凡上路,必茫然向前看,决不左顾右盼,也决不敢踩别人的影子,以免把灾殃传给别人。你说,这样心里能痛快吗?当然不能。有时候我一个人困居斗室,感前途之无望,悲未来之渺茫,只觉得凄凉,孤独,寂寞,无助,此中滋味,非同病者实难相怜也。
然而,物换斗移,时异世迁,我从一个不可接触者一变而为极可接触者,宛如从十八层地狱一下子跃上三十三天。最初有一阵喜悦,自是人之常情。然而,时隔不久,这喜悦就逐渐淡漠下来,代之而起的是无名的苦恼。"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我不想争名。我的收入足以维持我那水平不高的生活,我不想夺秋。我现在要求最迫切的是还我清静,"不可接触者"是最容易得到清静的。然而如今谁有这个本领能发动亿万群众,共同上演一出空前残暴的悲剧呢?他年于无意中得之的"不可接触者"的地位,如今却是可望而不可即了。
我现在希望得到的是一片人间净土,一个世外桃源。万没想到,我又于无意中得到了净土和桃源,这就是欧阳旭在大觉寺创办的明慧茶院。我每次从燕园驱车往大觉寺来,胸中的烦躁都与车行的距离适成反比,距离愈拉长,我的烦躁愈减少,等到一进大觉寺的山门,我的烦躁情绪一扫而光,四大皆空了。在这里,我看到了我的苍松、翠柏、丁香、藤萝、梨花、紫荆,特别是我的玉兰和太平花,它们都好像是对我合十致敬。还有屋脊上窜跳的小松鼠,也好像对我微笑。我想到我前不久写的那一幅对联:
屋脊狂窜小松鼠
满院开满太平花
不禁心旷神逸,虽古代桃花源中人,也不得不羡慕我了。
大概从人类有了较大的城市之日起,城市就与大自然形成了对立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连一千多年前的陶渊明都曾高唱:"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欢悦之情,跃然纸上。清代末年,德国汉学家福兰阁任德国驻清朝的外交官,经常"上山"。我从他儿子傅吾康嘴里经常听到"上山"这个词儿。上哪个山呢?我从来没有问过,反正他每次来北京,总有一半时间"上山"。最近我才知道,他们父子俩上的山就是大觉寺,德国人毕竟是热爱自然的民族。到了今天,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热闹,红尘万丈,喧嚣无度,虽然不能每个人都有像我那样的烦躁,但烦躁总会有的,只不过程度高低不同而已。大家都会渴望拥抱大自然,都在不同程度上想找一个人间净土,世外桃源。
可每一个并不能都找得到,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我是有福的,我找到了大觉明慧茶院,而且帮助我的朋友们认识这是一块人间净土,世外桃源,我的朋友们也都有福了。
我心中的那一个亮点将会愈来愈亮,愈亮。
如果有人问:是什么使得20多位元首级的世界政要人物和无数的国内外知名人士纷至于此?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他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特征,汇聚了京味文化,茶文化,小吃文化,戏曲文化等多种文化于一体,底蕴丰厚。
因此它也得到了中国政要的关心与支持。1989年,前中国主席杨尚昆曾到老舍茶馆视察工作;前中国人大委员长李鹏在任国务院总理间,为北京老舍茶馆题词:努力办好社会主义集体企业。中顾委的许多老同志,北京市领导以及文艺界的知名人士都参加了开业仪式。
到过老舍茶馆的客人都知道,这里不仅环境古朴,典雅,而且京韵京腔,民族戏曲演出是这里的又一大特色。每每到了下午,要上一壶茶,再来上一盘瓜子,花生,坐在八仙桌旁,仿若是到了老北京的戏园子,甚是热闹。台上清脆的锣鼓点和演员那悦耳唱腔,不绝于耳;台下戏迷跟着和,且有板有眼,十分投入,精彩之处不忘喊声好,生活的洒脱在这里呈现得韵味淋漓。
作为北京民俗文化的汇聚地,每到华灯初放的夜晚,这里都会上演着许多地方优秀的传统节目,如关学增的北京琴书,马增蕙的单弦,马玉萍河南坠子……老艺术家的演唱,使人在欣赏之余感受到了京味民俗艺术的醇厚;而中青年优秀演员们的表演也是精彩不绝,那字正腔圆,功底深厚的含灯大鼓,配合默契,惟妙惟肖的双簧以及曲艺表演形式中的一绝——“五音连弹”,更是让人看了拍手叫绝。
相关标签:

上一篇:茶不因时尚而老去

下一篇:秋季养生 茶当先

我已阅读并同意《加盟网服务条款》
提交咨询 *为必填项)

请填写留言或根据意向选择下列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区域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山国饮艺加盟费多少?
  • 请问山国饮艺加盟电话多少?
  • 请问山国饮艺门店有多少家?
  • 请问山国饮艺加盟有哪些支持?
  • 请问加盟山国饮艺有什么要求?

负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与负责。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友情提醒:为规避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咨询,多考察,降低投资风险。

为您推荐相关品牌

希望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