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头脑中,中国历史上最浪漫的时代,应当莫过于盛世唐朝了,因为在这个朝代里,中国社会无论在经济实力上还是在文化艺术上都达到了空前的繁盛态势。这种全方位的强大无疑也包括了
茶业的发展,位于浙江长兴的贡茶院、摩崖石刻以及各色当年的遗迹就能映证这种强大。
然而经过1000多年历史风雨的洗礼,金沙泉还在流淌,摩崖石刻仍在与郁郁葱葱的茶园对视,春天里也依旧可见披星采茶的人们,而彼时工匠千余,役工三万的贡茶院却只剩下几块稍稍露出地面的石础,在野外孤单地祭奠着当年的辉煌。
皇帝倒了,贡茶院也跟着倒了,旧事物的逝去在一段时间内曾是人人拍手称快的喜事。然而紧接着贡茶和贡茶院的消逝,昔日因为贡茶而名扬四海的吴兴就连名称也被默默无闻的长兴取代了。于是,到了后来再次提起逝去的旧事物的时候,又变得人人都感伤和惋惜起来。但是,不管愿不愿意、承不承认,旧事物逝去的步伐从没有停下,各种曾经被认为多么正确、多么执著的观点,消逝得甚至要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
当然也不是什么都要消逝的。紫笋茶就没有消逝,尽管从清朝顺治三年以后失传了300年,尽管历史上它不止一次地从贡茶榜上落下,甚至尽管现在炒青工艺的紫笋茶早已不同于唐代的蒸青团饼紫笋了,但是紫笋茶确实还是顾渚山头的紫笋,还是金沙泉边的紫笋,它不但没有消失,而且还从皇宫深院,带着
茶叶加工发展史,带着贡茶制度演变史,带着中国社会发展史,像是活的历史与文化的化石一般走到了普通百姓家中,虽然时有中断却又绵延不绝。
陆羽的《茶经》也没有消逝,作为《茶经》成书的地方,长兴尤其是顾渚茶区在《茶经》中不时被提及。依着这些线索,我们又可以从这里找到杜牧、白居易等等名家当年在此任职、游玩的身影,然后再将这些零碎的元素拼凑起来,竟可以在头脑中绘制出一幅幅各个时期这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人们生活的画卷来。
据说1979年紫笋茶刚试制成功的时候,浙江省茶叶公司就决定在杭州城试销一回 ,消息一传出,杭州市民就纷纷排队竞购。接着,得到了消息的日本,马上委托浙江省茶叶公司订购了1000公斤。紫笋茶和《茶经》也许就是一点薪火,却让长兴点亮了全中国、全世界的眼睛,而今世界各地到处都是璀璨星火,这一次点点星火又返回来影响到了长兴,让对长兴对中国茶叶抱有期待的人们在心头燃起了一团热火,期盼着与紫笋贡茶相关的诸多历史遗迹得以整修复原,让消逝的与存留的历史在现实的土地上重新汇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