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古属巴地,而且是“周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中的巴人栖息地区。据史料记载,大约在商末周初,巴人已经饮茶,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时,巴人已用所产之茶作为“纳贡”珍品。应该说,开县的茶史已有近3000年的文明史。
开县茶文化的形成兴始于晚唐时期,这与一代名相韦处厚(唐宪索元和伯年至公元818年贬开州)有关,其著的《盛山十二景诗》之《茶岭》诗及其众多的和诗,悉数收入《全唐诗》,从而使开县茶文化在中国茶文化中有了一席之地,并奠定了开县茶文化在中国茶文化中的地位。
开县还是中国茶园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全唐诗》载,韦应物、韦处厚是茶园诗的代表人物。韦应物在《喜园中茶生》中:“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聊因理郡馀,率尔植荒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在《全唐诗》中,较早的茶园、茶山诗仅韦应物一首,而更多的茶园诗却是从韦处厚开始,自韦处厚《盛山十二景诗》在产生轰动效应后,“应而和者几十人”(张籍《盛山十二景诗》序),《茶岭》诗“顾渚吴商绝,蒙山蜀信稀。千丛因此始,含露紫英肥。”也因此被张籍、白居易、元稹、李景俭、严武、温造等众多诗人大家应和,从此,中国茶文化中便有了“茶园文化”的丰富内容。如果说,韦处厚的《茶岭》诗奠定了在中国茶园文化中的地位,被誉为中国茶园文化的“始祖”,那么开县应该是中国茶园文化的发祥地。
自唐以来,开县茶文化,特别是龙珠茶文化得到了不断发展。到了宋代,开县贡茶已是上等贡茶,历为“龙茶”贡品。到了清康熙年间,龙珠茶的生产和文化传播达到了鼎盛时期。晚清名臣李宗羲,好饮家乡茶,深得慈禧宠信,李宗羲向慈禧献上的龙珠茶,被慈禧奉为
养生茶,慈禧的带头饮用,再次使龙珠茶成为了上乘的宫庭御饮,再次彰显了开县茶文化的辉煌。
建国后,龙珠茶更是声誉卓著,曾荣获三峡地区名优茶暨名优茶包装评比金奖,三峡地区最佳名茶,四川省名优茶十连冠,1995年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2001年被评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重庆市名牌农产品、重庆市知名产品,“龙珠”牌商标被评为“重庆市著名商标”。1978年开县被列为全国
茶叶生产基地。1988年7月,北京师大环科所宁大同、王素芬副研究员一行15人前往实地考察,认定龙珠寺一带是得天独厚的宜茶自然环境。2001年,开县对外贸易进出口公司在收购开县龙珠名茶厂、开县梓潼茶厂两个茶厂的基础上改制组建了开县龙珠
茶业有限公司,重点经营龙珠茶系列产品,2003年1月,该公司分别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现在,开县正不断扩大龙珠茶的栽培规模,提高加工制作工艺,每年可提供一千多担优质龙珠毛尖茶和精制绿茶。重庆市硕文矿业(集团)龙珠茶业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龙珠茶的品牌打造和文化的积淀,不断创新发展,为茶文化的普及和茶产业的发展谱写了新的历史篇章。先后与西南大学研发了“龙珠牌”龙珠御芽、龙珠松针、龙珠云雾、龙珠毛峰、龙珠绿茶、龙珠茶饮料系列新产品,其中“龙珠御芽”被重庆市委、市政府列为接待专用茶。由于龙珠茶以其紧秀匀直的视线,墨绿油润的色泽,嫩绿明亮的汤色,鲜醇爽口的滋味,清脑明目、生津提神的功效,响誉华夏神州。由于龙珠茶的品牌影响,先后受到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热地,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胡德平,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晓华等领导的关注的赞誉。
2003年,龙珠茶业与现龙珠茶产地——敦好镇政府合作,联合举办了首届龙珠茶文化节。文化节的建立及其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发掘开县茶文化历史资源开了一个好头,而且也为开县做大做强茶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拓展开县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创造了更多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