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桂
黄金桂(也称黄旦)是以黄品种茶树嫩梢制成的乌龙茶,因其汤色金黄有奇香似桂花,故名黄金桂。在产区,毛茶多称黄或黄旦,黄金桂是成茶商品名称。
黄品种的原产地有两种传说。一说清代咸丰(公元1850-1860)年间,安溪县罗岩乡茶农魏珍路过北溪天边岭,见有一株奇异茶树开花引人注目,就折下枝条带回插手盆中,后用压条繁殖200余株,精心培育,单独采制,请邻居共同品尝,大家为其奇香所倾倒,认为其未揭杯盖香气已扑鼻而来,因而赞为“透天香”。另一说是,1860年春,安溪虎丘乡灶坑地方,青年林祥琴娶西坪珠洋人王暗(当地读如“淡”)为妻。按当地习俗,新婚后要“对月换花”,即新娘要从娘家“带青”来,即带来一种植物苗。当时王暗由娘家带来一株萌芽特旱的野生茶苗,种于灶坑祖厝角的小山仓上,细心培植,用长穗扦插繁殖扩种。因是王暗带来茶种,又因王黄方言同音,谐称为“黄”。原树1966年树龄已在100年以上,高2米多,主干直径约9厘米,树冠宽160厘米多,春茶可采鲜叶5-8公斤。1967年底因盖房子移植枯死。
黄茶树为无性系半乔木型品种。树势半开展,分枝较密,节间较短,嫩梢短小,叶片近水平着生,多呈椭圆形,细嫩,柔软,先端稍突尖,基部渐斜或稍钝,叶面隆起,略显肋骨状,侧脉明而密,比一般品种早7-10天,比铁观音品种早12-18天左右。
黄的采制工艺十分考究,只有掌握恰当,才能充分发挥其品质特性。采摘标准为,新梢伸育形成驻芽后,顶叶呈小开面或中开面时采下二、三叶。过嫩成茶香低味苦涩,过才老则味淡薄,香粗次。其他与铁观音采摘要求相同,以午后2-4时采的采料为最佳。初制工艺基本一制铁观音相同,但针对黄品种特点注意:(1)黄梗细小,叶较薄,含水量少,气孔大而密,易发醇,晒青程度应比铁观音轻,失重掌握5-7%为宜。(2)摇青宜轻,重摇叶张易红变,影响香气。前几次凉青时间宜短,以保持青叶鲜活。第四次摇青可稍重,经过4-5次摇青、凉青,待叶子青气消失,清香显露,散发出馥郁花香,叶面呈黄绿色,有光泽,叶蒂青色,叶缘朱红色并向叶背卷曲,即进行炒揉作业。(3)杀青时间宜短,但要炒透。(4)黄注重香气清纯,烘焙温度宜稍低,火候宜稍轻。
黄品种制成的黄金桂成品茶条索紧细,色泽润亮金黄,香气优雅鲜爽,带桂花香型,滋味醇细甘鲜,汤色金黄明亮,叶底中央黄绿,边缘朱红,柔软明亮。
黄金桂1940年由安溪罗岩泰茶庄经营,主销漳州再转口香港、新加坡等地(商标号为“黄金贵”)。近年黄品种茶树扩种很快,黄金桂出口量不断增长。1982年被商业部评为部优产品,1985年又被农牧渔业部和中国
茶叶学会评为中国名茶。安溪黄金桂以其香气优雅、滋味甘鲜,特别受到国内外原来消费绿茶、花茶地区群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