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起至2015年,住建部陆续出台了《建筑业企业从业资质标准》、《管理规定》、《实施意见》,三部规范性文件,从不同纬度和不同切入点,三位一体共同规制建筑业企业资质问题,旨在进一步规范建筑业市场,清理整顿行业乱象,有效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资质管家资质代办http://www.zizhiguanjia.com/
资质政策改革,建筑市场发展方向预测
三部规范性文件,自2012年开始启动框架,针对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劳务分包资质等重要方面,进行细化规制。
《资质标准》下放相应审批权,明确由各省建设厅的审批程序由各地方决定,取消立项、增项,改为平行。同时,大量压缩考核材料,对资质增项、注册建造师的实践情况和业绩水平进一步细化规制,且强化了资质审批机关的法律责任。
《管理规定》主要从专业方面和人员方面进行规范。专业方面,总包序列不变,专业分包缩减,取消土石方、门窗等技术含量较低的施工序列等;人员方面,合理设置标准指标,考核建造师标准,细化建造师分类,加强对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和现场管理人员的监督和考核。
《实施意见》的重点,则在于换发新的资质证书的问题,跟地方建设主管部门进行联合监督考核。这里,对于《实施意见》中,最关键的一点,则是第42条,将此三位一体的三部规范性文件的最终目的,通过资质换证的方式进行收口处理,然后最新的政策通知却对此最重要条款予以取消,代之以简单换证的方式,直接平行换证。
通知将2017年1月1日的新证施行时间提前到2016年7月1日,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对加大力度整顿和规范建筑业企业市场乱象的整顿力度、决心和迫切的紧迫性。
从三大建筑资质政策改革,可以看出,住建部对建筑企业未来调整方向是:
第一,建筑企业准入门槛放低。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第一批清理规范89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决定》规定:建筑业企业、勘察企业、设计企业、工程监理企业资质 申请,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经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审计事务所及其他具有相关资格的审计机构审计的财务报表。2015年11月9日住建部颁布《关于调整建筑业企 业资质标准中净资产指标考核有关问题的通知》,将这项政策落实到企业。
这些政策表明,国家放宽了建筑行业的准入门槛,让更多中小企业参与到竞争中来,迫使高资质等级企业不得不重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了建筑市场的活力。
进入建筑市场的企业的资质类型减少,不同等级的企业承包的金额重新调整,这样使各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充分发挥各企业招商引资,运用金额工具、财务杠杆的优势和能力,给予了企业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第二,从业人员是未来建筑行业的核心。
资质管理最终将落实到人的管理,治标更治本,从业人员的素质的提高是建筑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此次建筑政策的改革,表明政府对执证上岗、资格考试制度的重 视,间接加强建筑市场的规范性,这也是和国际惯例相接轨,有利于本国企业在境外承包工程,从业人员注册资格认证制度,将成为政府调控的主要手段,既实现了 宏观调控,又保证了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不受干预,提高了企业的竞争效率。
第三,未来市场将发挥主要作用,政府下放部分资质审批权限,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实现资质管理工作的动态性,是提高市场效率的惟一途径,行政手段的时滞性影响信息的充分利用,达不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将定价 权、选择权交给企业,由企业自由完成或委托建筑市场中介机构等第三方完成承包商的资质审查,充分发挥市场微观单位的信息、决策优势,从而达到资源有效率的 流动和利用。
政府将部分权限委托并授权由行业企业自行建立的行业协会等互助性社团组织负责资质管理的细节,进一步提高资质管理的效率, 实现管理的动态性,同时也避免了“寻租”现象的发生,精简了政府机构节约预算,这就要求企业承担起建设风险,需要建设咨询中介机构和工程保险市场的完善和 发展,促进了建筑行业市场化的进程。
建筑企业的宏观调控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资质管理体制,此次建筑政策的改革是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促进建筑市场的完善和发展,同时避免行政管理的过分干预,是未来我国建筑企业资质管理工作开展的重点,也是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请填写留言或根据意向选择下列快捷留言
负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与负责。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友情提醒:为规避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咨询,多考察,降低投资风险。